你的位置:首页 > 明星新闻 > 《一出好戏》在装什么

《一出好戏》在装什么

发布时间:2018-08-13 13:00:19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   《一出好戏》   黄渤的导演处女作。   因为是黄渤,观众最关心的自然是两个问题:   拍得好不好?   好笑不好笑?   但Sir今天最想聊的其实是:黄渤,你到底想说什 ...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

  《一出好戏》

  黄渤的导演处女作。

  因为是黄渤,观众最关心的自然是两个问题:

  拍得好不好?

  好笑不好笑?

  但Sir今天最想聊的其实是:黄渤,你到底想说什么?

  当然,前两个问题也简要回答一下——

  好。

  演员转行导演的例子越来越多,但作品拿得出手的不多。

  现在,可以再加上一个黄渤了。

  好笑。

  意料之中,黄渤本来就是一个随时可以散发喜感的发光体,电影中的笑点也自然、不尬。

  好了,从现在开始进入正题。

  p.s.:以下内容部分剧透,请谨慎服用。

  人类简史

  故事说的是什么呢?

  一开始,国外新闻就在报道,小陨石即将撞上地球,引发的大规模海啸可掀起100米高巨浪,世界恐怕将完蛋。

  然而很多人不相信世界末日来临,有家公司还若无其事地组织员工出海搞团建。

  就在他们坐着小船唱着歌嗨皮得不行的时候……

  浪,来了。

  连人带船把他们抛到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

  电影前15分钟,你以为是灾难片。

  电影第15分钟,你又以为是个荒野求生的综艺大电影。(毕竟阵容是包括黄渤、张艺兴、王迅的“极限男人帮”)

  但再往下看,你就不得不开始正襟危坐,琢磨起和Sir同样的一个问题:黄渤这回到底拍的是什么?

  首先是——

  将文明清零,重新推演了一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摘野果充饥,是采集社会。

  结网捕鱼,是渔猎社会。

  然后贸易兴起,从易物换物,到发行货币。

  乃至分裂成不同“国家”……

  荒诞吗?

  短短几天前,他们还是一个公司里的同事、保安和老总……

  而在新的环境下,原有身份统统洗牌,重新分配“社会财富”。

  然后就形成了岛上的三巨头——

  小王(王宝强 饰)。

  他是带队的导游兼司机。

  退伍军人,当过动物饲养员,野外生存能力强。

  他依靠武力,建立起岛上的第一个朝代,核心理念是活下去。

  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类似原始部落的公有制。

  但也有问题,每个人干的活不一样,那分配的时候谁说了算呢?

  小王说了算。

  就这样,导游小王成了山大王,有了压寨夫人,而且他的核心班子从来都不劳动……

  你有意见?有意见打到你服为止。

  大家这才发现情况不对劲:我们本来是有尊严的人,怎么活成了奴隶?

  人心思变。另一个人适时站了出来——

  张总(于和伟 饰)。

  公司老板,身家6个亿。

  但如今产业泡汤,人落在孤岛上,钱,连擦**都嫌硬。

  想到外面的世界已经被海啸毁灭,他把真钱扬作纸钱,祭奠丧生的妻女。

  但他这个老板也不是白当的。

  有商业头脑,有管理经验,很快开创出另一套秩序。

  更关键的是,他在岛的另一端发现一具邮轮残骸,虽然已经掀翻,但里面有房间、有餐具、有罐头,再也不用像原始人一样住山洞了。

  于是他悄悄带队出走,建立新朝,理念是:要活下去,也要活得体面一点。

  张总不强迫大家劳动,但你想要消费物资,必须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交换,形成一个商品社会。

  而他,还是大老板。

  马进(黄渤 饰)觉得不公平:大家都落难在岛上,凭什么你让我为你打工?

  张总反问:你原来在外面不是给我打工吗?

  无言以对。

  马进从前的确是公司的屌丝员工。

  没钱没房有辆破车,喜欢公司女神姗姗(舒淇 饰),可人家看不上他。

  而在这个岛上,他还是屌丝一枚。

  打,打不过小王;钱,又没有张总多。

  那什么赢得珊珊呢?

  彩票。

  在上船前买的一张彩票,中了6千万!

  然而刚高兴没几分钟,船就被巨浪掀翻,抛到了这个荒岛上。

  所有人都笑他,世界都毁了,中了彩票又有什么用。

  马进不管,他就是想回去看一看,他只有这一个人生翻盘的机会了。

  然而,他必须在3个月之内回去,因为这是彩票兑奖的期限……

  孤岛现实

  看得出来,《一出好戏》是一个模拟人类文明的沙盘。

  但电影如果仅仅如此,是不是太过简单了?

  就像是在跟青少年科普:你看,这是史前文明形态,那是……

  《一出好戏》不止如此。

  有黑色幽默的批判。

  公司里的大胸女露西,在别人都出去干活的时候,她留在山洞里,蹭到了王宝强身上……

  电影在这里说了句可能冒犯到某些女权主义者的话:

  物化女性只是男人的问题吗?女人就没想过以自己的性资源去换取点什么吗?

  不管你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现象从古至今都没有断绝过——

  要不然霸道总裁剧怎么总是那么火。

  片中的史教授,一开始言之凿凿地表示,这颗陨石并不碍事,只是太空送给地球的一个小小外卖。

  等到洪水淹没了众人的头顶,他才改口:外国学者说的是对的呀。

  而此后岛上每次政权更替,他都能够出口成章,为新统治者提供合法性解释。

  这是在讽刺官方豢养的文人。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砖家”,满嘴的理论,干的其实是舔菊的事。

  你会发现,黄渤不是想论述什么遥远而抽象的人类历史进程。

  他最关心的还是,我们身边的现实。

  不信吗?

  电影里有太多不能深究的细节了。

  岛上的那条船因为已经被掀翻,所以里面整个是颠倒的,天花板在脚底,餐桌在头顶。

  最后他们只有烧掉这个颠倒的世界,才能迎来真实的世界。

  这,你想到了什么?

  小王当过动物饲养员,所以他理论是,人和猴子、狗熊一样,是可以驯服的——

  挨过打,挨过饿,自然就会听话了。

  马进出逃被抓回来,被要求比别人抓更多的鱼。

  小王对马进说:别人是劳动,你是“劳动改造”……

  这,你想到了什么?

  到了张总那一边,大家可以自由劳动、自由贸易了,还用船上仅有的两副扑克牌充当货币。

  可后来发现,不对啊,两副扑克牌怎么会出现4张红桃A呢?

  你猜对了,张总一直在超发货币……

  他只需要不断把新的扑克掏出来,就可以坐享其成,洗劫你的财富于无形。

  这,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孤岛的关键词是生存与逃离。

  而这样的关键词也不只属于孤岛。

  衣冠禽兽

  有人说,《一出好戏》的孤岛物资太充足,没有求生的挑战性。

  很简单,电影讨论的不是人与自然,而是人与人。

  《一出好戏》的故事变体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

  讲述核战争中,一群英国的孩子在乘飞机转移时遭遇事故,落难到一个荒岛上。

  1990年版电影《蝇王》

  这里淡水充足,食物也可以充饥,生存本不是问题。

  但这群原本天真无邪的孩童,还是一步步走向了自相残杀……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害怕岛上的“野兽”而武装自己。

  但其实并没有什么野兽,野兽只在他们的心里。

  《蝇王》和《一出好戏》的共同点还有——

  以一只蜥蜴的视角,见证了整部人类的荒诞剧。

  但相较而言,《一出好戏》太“和谐”了。

  从头到尾没死一个人,打架完了还可以握手言欢。

  为什么呢?

  黄渤没有把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挖出来。

  《蝇王》说的是,文明那么脆弱,人性那么容易露出狰狞的獠牙。

  这种对人性的悲观是有原因的,只要联想原作者威廉·戈尔丁的经历,他经历过二战,小说又创作于冷战时期。

  而黄渤在《一出好戏》中展现的“和谐”,除了审查原因,更是因为时代背景。

  我们很难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一样,无病**地对人性做出一个那么绝望的结论。

  相比于人性,其实黄渤更想讨论的是某种公共性。

  从服装上看。

  《蝇王》是一件件脱去文明的外衣,最后蜕变为野蛮人。

  而《一出好戏》呢?

  脱去原来的装束,又穿上新的衣服。

  岛上每出现一种新的制度,人就相当于披上了一件新的衣服。

  《一出好戏》是让我们一件件去体验:

  哪件衣服才合身。

  也让我们体验了:

  哪种制度才是你愿意接受的。

  《一出好戏》是当下罕见的,试图去反思我们公共生活的电影。

  我们经常说,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我们很少讨论,如何集中力量办好“大家事”。

  大家的事办不好,集中起来,也只会演变成“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往大了不说。

  往小了看,一个人以上的地方就有政治,一个小区也有公共生活。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小区毒狗事件。

  狗伤人的问题不能解决吗?

  拴狗绳、办狗证、打疫苗,只要制度能够保障,我们远不用等到矛盾激化到最大的地步。

  然而现实是——

  在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中,选来选去,用了最坏的一种。

  我们不就是挤在同一个孤岛里的人吗?

  所以Sir不太喜欢经常被人引用的那句话——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这种对人性恶的喟叹,事实上却是无用的。

  谁是恶魔呢?

  没有。

  剥去后天的教化,露出本性,你我都差不多丑陋。

  可是——

  贪婪、凶残、自私是人性。

  文学、艺术、道德、自律、爱……也是人性。

  所谓“衣冠禽兽”,重点不在于人是禽兽,而在于衣冠——

  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选择披上什么样的文明外衣。

  为什么我们不能处理好公共问题?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倾轧?

  如果说《蝇王》是一个人性的大幻灭。

  而《一出好戏》则在试图构建点什么东西出来。

  好人黄渤

  在2013年黄渤接受柴静的采访,在访谈中他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自己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喜剧演员。

  问其原因,除了自身的原因,还有就是没有好的作品。

  现在逐渐开始蓬勃的市场,跟它的创作基础是不成正比的。

  其实万事都具有,缺的就是好的作品。

  《一出好戏》从2010年就有剧本,现在的这部电影,就代表着他所理解的好作品。

  他不认“喜剧演员”的身份。

  可是喜剧,是他脱不下的标签。

  你冲着黄渤去看他的处女作,能接受《一出好戏》一点也不好笑吗?

  恐怕很多观众不能。

  而且别忘了,黄渤又是出了名的高情商,好好先生。

  他太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说出让人舒服的话。

  所以这也形成了如今《一出好戏》的面目:在自我表达与商业要求之间撕扯。

  电影逻辑上的缺陷,多来自于此。

  比如坏人坏得不透彻,结局匆忙打圆场。

  这些Sir都看在眼里。

  但仍然想说:《一出好戏》,不愧是一出好戏。

  在豆瓣短评首页,几乎所有人都打出4星。

  你问Sir?

  Sir也给4星。

  不是人云亦云。

  3星的完成度,5星的创作态度,综合是4星。

  是的,创作态度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未来中国出现4星的“一出好戏”、5星的“一出好戏”。

  昨天表妹评《爱情公寓》的时候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用《一出好戏》里的话回答——

  这是一个屎可以冻成冰淇淋的时代。

  但不要忘记,冰淇淋迟早是会化的。

  很可能还在一夜之间。

  昨天,《爱情公寓》的票房是《一出好戏》的两倍。

  数据来源:猫眼电影专业版

  到了今天呢?

  你自己看——

  所以说《一出好戏》的寓言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也正在发生着——

  没有人是孤岛。

  我们也不应该活在孤岛。

  你选择吃什么样的东西,你选择穿戴什么样的衣冠,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最后我们就可以连成一片什么样的大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汉斯寂寞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原标题:《一出好戏》在装什么

关键词:黄渤,一出好戏,马进,王宝强,小王,王迅,威廉·戈尔丁,腾讯网,腾讯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