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林家栋还没拿影帝,挣扎着逃离TVB; 姜皓文依然领着便当,庸碌间不受金像奖认可; 古天乐变身银(lan)幕(pian)劳(wang)模,三部戏离不开刘青云。 同样平庸的,还有三人参演的作品——《反贪风暴》。 第一部票房9000万,第二部票房2亿 ...
4年前,林家栋还没拿影帝,挣扎着逃离TVB;
姜皓文依然领着便当,庸碌间不受金像奖认可;
古天乐变身银(lan)幕(pian)劳(wang)模,三部戏离不开刘青云。
同样平庸的,还有三人参演的作品——《反贪风暴》。
第一部票房9000万,第二部票房2亿。
数据上,进步不小。
看大盘,它只是略微跑赢了“通胀”。(14年总票房296亿,16年总票房454亿)
收益稳定,这是资方最喜欢看到的字眼。
对观众来说,这也是阵容和制作的保障。
于是,杀姐走进影院,在被N个出品方LOGO晃花眼后,终于等到了这部续作——
《反贪风暴3》
反贪题材的电影,在内地很新鲜。
但香港早在1981年就拍出了,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廉政先锋》。
这要归功于导演林德禄。
他曾在廉政公署任职6年,对反贪的工作了如指掌。
也有人说《反贪风暴1》,实际上是林导为“老东家”的献礼。
因为14年,正值廉政公署成立四十周年。
谁料这个“廉政公署”宣传片,一拍就是3部,第四集已经预定到2020年。
和票房表现一样稳定的,是豆瓣评分。
第一部5.6,第二部5.3,第三部目前5.8。
“没新意”、“剧情老套”、“平淡无味”。
短评区里口径一致的论调,像是有组织的水军。
那《反贪风暴》真的不好看?
恰恰相反,它在越来越好看。
谈及这个系列,大家都喜欢提港味。
没错,线索繁杂、街头火并、夺命追车,这些老港片的优点,《反贪》系列越做越成熟。
第三部的节奏很快,动作戏激增,而且很多都由演员亲自完成。
如果你是冲着视觉效果和演员的颜值,这部片绝对能让你看爽。
《反贪风暴3》无愧于“系列最佳”的名声。
但硬要说它是纯正的港片,杀姐不敢同意。
首先,虎头蛇尾,破局草率。
系列的第三部,古天乐依然是故事的绝对主角。
影片开头展开很快,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背景和人物交代。
虽然前半部分留下的线索很多,但破局的重点却是个小喽啰。(由非凡哥饰演)
最让人头大的是,追踪小喽啰的过程,警方和廉政公署几乎没帮上忙。(还有猪队友帮倒忙)
反倒是古天乐频频开挂,智商领嗨全场。
就算把它当成超英电影看,都毫不违和。
结尾的街头火并,突如其来。
反派的持枪姿势,犹如军火小白。
最辣眼睛的,是结尾**的车辆。
那CG效果,像是打翻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虎头蛇尾是众多港片的通病,但这部戏的潦草收尾和草率破局,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其次,按部就班,毫无意外。
一位司法职员,被他人诬陷,亡命逃生并破获大案。
我们太熟悉这样的故事架构。
杀姐敢打包票,喜欢警匪片的朋友,至少看过3部这样的影片。
剧情的套路化,让故事本身太过平淡。
谁演好人,谁是坏蛋,从人物出场就一眼望穿。
没有悬念,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推理,反而拖累了快节奏的展开。
缺少代入感,是无法带动观众情绪的最大弊端。
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引发共鸣、带入情绪,靠的是极度生活化的烟火气。
但《反贪风暴3》只能靠古天乐、张智霖、郑嘉颖等一众演员撑住门面。
所谓的港味,除了演员,也就只剩下TVB惯用的国语配音。
最后,红旗飘飘,满是无奈。
有人说《爱情公寓》大电影,是遭遇篡改的《盗墓笔记》。
《反贪风暴3》则是被强插八荣八耻的《人民的名义》。
大陆方的反贪局长和部长张鹏,放在香港电影里,处处都是违和感。
片中反贪局长和香港警员,对起话来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高大全、伟光正的做派和不拘小节的务实作风,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物特点。
而且你还不能借此制造反差、大抛笑料,整个故事还要看起来顺畅自然、逻辑清晰。
编剧的难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从影片的细节不难看出,真正的话语权究竟掌握在谁手中。
香港影人自由精神的丧失,在这个系列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比两部前作,《反贪风暴3》的确算是系列最佳。
但很遗憾,香港电影再难还原当年的味道。
犹记得港片中那些标志性的场景:
茶餐厅、鸡公碗、咖喱鱼丸、霓虹招牌。
尖沙咀、铜锣湾、庙街夜市、九龙城寨。
令人惋惜的是,这些香港电影中的“老港味”,似乎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消散。
本期互动话题
#你觉得《反贪风暴》怎么样?#
欢迎大家来留言区跟我唠唠
原标题:很遗憾,这是「反贪风暴」的系列最佳
关键词:反贪风暴,古天乐,tvb,腾讯网,腾讯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