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快乐颂》( Ode to Joy)我们经常听到,编制庞大的交响乐团及合唱也见过,但你见过下面这种有点诡异的“奇景”吗? 日本有个合奏团做了一场表演,167个人同时演奏《欢乐颂》,手上却连个明显的乐器都没有;每个人手中只有一个俄罗斯 ...
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快乐颂》( Ode to Joy)我们经常听到,编制庞大的交响乐团及合唱也见过,但你见过下面这种有点诡异的“奇景”吗?
日本有个合奏团做了一场表演,167个人同时演奏《欢乐颂》,手上却连个明显的乐器都没有;每个人手中只有一个俄罗斯套娃,另一只手悬在空中,全部人同步上下控制浮动。
这个版本的《欢乐颂》气势也强大,但听起来也很奇异,仿佛真像是一百多人在哼哼唧唧唱这首曲子。
这时候有些眼熟的读者可能会恍然大悟,这种凭空按捺,透过空气演奏的方式,不就是特雷门琴吗?
这其实是特雷门琴的一种变型
叫做Matryomin(Matryoshika+Theremin)
是外表看起来像俄罗斯娃娃的特雷门琴
日本特雷门琴演奏家Masami Takeuchi曾经在俄罗斯学习特雷门琴,他在2003年结合了俄罗斯套娃的外型与特雷门琴的发声系统,把一件传统民俗工艺品打造成了能演奏音乐的神奇乐器。
特雷门琴作为号称“世界上最难学的乐器”,其原理是利用手与天线构造的距离远近,改变其电容之大小,进而影响其振荡回路之振荡频率。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感应演奏者双手的距离和挥动的幅度大小来产生不同声音。正由于手的位置没有明显的记号可参考,完全依赖演奏者的感觉,所以演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预判能力,音准控制也很不容易,所以操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一个人演奏特雷门琴看起来就有点古怪,当一百多人一起演奏时,画面仪式感真的非常强烈了...
搜寻世界音乐往期好文章
只要进入世界音乐入口页面
点击进入现场往期文章搜寻”
输入关键字即可
赶快来寻宝
原标题:看167位乐手合奏《欢乐颂》,可是……乐器在哪儿啊?
关键词:欢乐颂,文章,腾讯网,腾讯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