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电影资讯 > 直击《1942》罗马行 冯小刚:用最笨方式拍电影

直击《1942》罗马行 冯小刚:用最笨方式拍电影

发布时间:2012-11-12 09:00:04
0/0 隐藏 查看图注 ...

  • 查看原图

腾讯娱乐讯 (图/陈青 文/陈青 曾剑)当地时间11月11日,入围罗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一九四二》在电影宫举行首映以及发布会,正式与国内外媒体见面。腾讯娱乐记者独家贴身报道台前幕后,见证了罗马电影节艺术总监马可-穆勒“敞开胸怀”迎接冯小刚(微博)导演这一幕。而在之后的发布会上,冯导讲述了影片在拍摄中遇到的挑战,国外记者对这部影片兴趣浓厚,发布会时间结束时还有记者坚持提问,可见大家对其获奖抱有信心。

马可-穆勒“敞开胸怀”:“我是辽宁哒”

在国外电影节例行的photocall(摄影记者拍照)环节之后,《一九四二》剧组来到发布会入场前的主创休息厅。正在主演们坐着聊天的时候,前威尼斯电影节主席,现任罗马电影节艺术总监马可-穆勒进入了休息室,先是吻了一下徐帆的手,然后冲着冯导摆了一个敞开衣服表示欢迎的姿势,并用流利的汉语开玩笑说:“我是辽宁哒。”(马可曾在辽宁大学研究群众文艺)笑容满面的马可-穆勒虽然停留时间不长,但他对华语电影人的热情可见一斑。

冯小刚:我用最笨的方式拍《一九四二》

在记者会上,冯小刚导演告诉媒体,拍摄《一九四二》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意义的事情,刘震云的作品《温故一九四二》一直被认为是不可能翻拍成电影的,难度太大。但是,冯导认为如果去做一件“可能”的事情是没什么意义的。做就要去做看上去“不可能“的事。在剧本创作中,冯导坦言,自己与编剧刘震云选择用最“笨” 方式——重走1942年灾民的逃荒路。

徐帆透露,在自己诠释女主角“花枝”这样一个逃荒母亲形象时,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段历史之中。而这部深沉的影片所需要的表演,则是最不需要表演技巧的“表演”,真实而自然。在影片拍摄后,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灾荒”,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冯小刚希望观众不过度解读

在接受腾讯娱乐记者的专访中,冯小刚表示,不希望观众过度解读这部影片。此前,冯小刚多次表示,《一九四二》是面镜子,照见民族的劣根性,让人们知道从哪里来,然后知道到哪里去。然而,临近电影上映,冯小刚却越来越不愿意谈这个话题。

冯小刚没有直接针对“民族性”发表意见,他只是强调,这个民族经历了这么多苦难,应该反思。比如说,纳粹屠杀了100多万犹太人,之后不仅仅犹太民族,包括德国,全世界每年都在纪念这件事,都在做深刻的反省,寻找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俄罗斯民族也经历了很多苦难,但它的小说、音乐、绘画,都反映了一种救赎的精神,但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却没有这种东西,它是《步步高》、《喜相逢》,在国画里是画个驴,画个马,画个葡萄,画个怪石,它不是波澜壮阔,直抵人心。

冯小刚说,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当我们对这部影片的民族性做解读的时候,它就有一种风险,它变成了不是对艺术的讨论,反而有了政治上的风险。在中国这种风险对影片来说是非常致命的。这是他不愿意说太多的原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原标题:直击《1942》罗马行 冯小刚:用最笨方式拍电影

关键词:一九四二,冯小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