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电影节斩获殊荣,美国杂志好评如潮,国内却遭遇滑铁卢 作者:王传言 壹 文艺片的命运总是坎坷的,其总是与商业格格不入。比如2017年这部鹏飞导演的电影《米花之味》。大概,从电影的名字就足以窥见其中的文艺气息。但结局却是以票房的惨淡收场。这已 ...
威尼斯电影节斩获殊荣,美国杂志好评如潮,国内却遭遇滑铁卢
作者:王传言


壹
文艺片的命运总是坎坷的,其总是与商业格格不入。比如2017年这部鹏飞导演的电影《米花之味》。大概,从电影的名字就足以窥见其中的文艺气息。但结局却是以票房的惨淡收场。这已经不是国产文艺片第一次遭遇了。
无论是《长江图》还是《路边野餐》,抑或是《八月》和《不成问题的问题》。文艺片的遭遇无一例外的悲惨。
但《米花之味》告诉人们的是傣族山寨的质朴无华、留守儿童的现状、支教老师的付出、村民在传统和现代,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迷离。
对于这样的一部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殊荣,且受到美国杂志好评如潮的电影,竟然在国内遭遇了滑铁卢。
这像极了当年刘烨和陈好出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无人问津,却在日本引发强烈反响。


贰
《米花之味》的情景是简单的,甚至到了寡淡如水的感觉,没有大的故事起伏,围绕着外出打工回村的妈妈和留守儿童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展开。
每个留守儿童都是苦闷的,所以,喃杭出现了叛逆、撒谎、偷东西等行为,但其并不觉得是错误。
而回家的妈妈,带着离婚的伤痛,在处理和女儿之间的关系上,也是从强硬到软弱,从动辄就发脾气到慢慢了解。最后,两个人在一起舞蹈的画面,定格了整部电影的旋律,可谓美极了。
其实,妈妈到底为何与爸爸离婚,妈妈又在城市里做什么工作,这些都是电影舍弃的情景。但当村人说,喃杭的妈妈在城里做着见不得人的事。此刻,观众应该会明白其中的真实。
当然,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回家,找寻到留守儿童的孩子,与其共同成长。


叁
傣族村寨的一切,自然又符合规律,如果没有现代侵袭,将是多么美好。这,当然是人们的一厢情愿。
当孩子们都玩手机游戏,蹭无线网络。夜里跑到网吧的时候。农村的一切秩序都在慢慢瓦解,都在向着现代妥协。
所以,当疾病发生的时候,人们想到的是山神,想到的是叫魂。但是,叫魂之后,还得去医院。这就是悖论。
《米花之味》其实也在反思和思考,到底在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山寨,将会何去何从。
一个罹患红斑狼疮的孩子死了,人们没有悲伤,不是不悲伤,而是离去的速度赶不上这种悲伤罢了。


肆
传统和现代,城市和乡村,这是《米花之味》的两条叙事线索,只是城市的叙事是隐含的罢了。
那个山村的支教老师,代表的应该是城市,他对学生看似霸道,但又带学生去医院,第一时间。
叶喃代表的应该是从山村到城市的女性群体,能在城市里做什么?才能开着车回去。这对村里人来说,是一个疑问。
人们没有答案的时候,只能够猜疑。
只是,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有那个卖鸡蛋的小女孩,她应该是留守儿童的真实画像。
原标题:威尼斯电影节斩获殊荣,美国杂志好评如潮,国内却遭遇滑铁卢
关键词:威尼斯电影节,电影节,刘烨,米花之味,傣族,留守儿童,腾讯网,腾讯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