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第一段有声戏曲,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赴美传奇
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梅兰芳 祖训
         这是一段珍贵的高清影像资料。1930年,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的摄像师,拍摄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在美国的一段表演,其中的唱段叫来自于《铁冠图》中的一折《刺虎》。
   《刺虎》讲述亡明宫女费贞娥假扮亡国公主,意图行刺李自成,却被赐给了虎将李固为妻。新婚之夜,费贞娥将李固刺死,随后自尽…
   梅兰芳扮演的就是费贞娥,从他的眉目眼神里,能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秋波暗转。
   
   戏词
   ——将军乃盖世英雄,王朝良栋
   ——岂敢,过虎不才,怎当公主称美
   ——只是还邀请将军陪奴一杯
   
   在视频开头,出生在夏威夷的华裔美国女子用流利的英语做介绍,“梅兰芳不是女子,他不是单纯模仿女性,而是用动作、语言创造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这是中国的第一段有声戏曲,也是梅兰芳早年的演出生涯中,唯一一段在舞台上的影片资料。这一年,他36岁。
   
   一位美国的戏剧评论家这样描述他所认识的梅兰芳——
   “他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演员,10岁便是个音乐家,12岁成功地扮演了旦角。他拥有400个保留剧目,他创建了一个流派,或是一种传统。”
   
   
   旧中国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严重,古代女子在台上只准许弹唱歌舞,不能粉墨登场演戏文。因为戏文中常有身份高贵的角色出现。 所以有了男性反串,这样沿袭了近千年。
   梅兰芳成了男性扮演旦角的其中之一。
   
   前排中为程砚秋,后排左起: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出生于北京,8岁学戏,9岁拜“同光十三绝“时小福”**——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来又求教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他的每一步学艺之路都是扎扎实实的。
   那时候的人就喜欢听梅兰芳的戏,只要是他演出,场场爆满。他的唱腔圆润清亮,一颦一簇从容大气,女性最自然真情的特质,都流露在他的眼神和指尖。
   而那时候的外国人还不会欣赏京剧,进戏院被认为不体面。直到1915年,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看了梅兰芳的一出《嫦娥奔月》,从此喜欢上了京剧,他的舞台下也有了更多的外国观众。
   那时候有句话很流行——游故宫,登长城,访梅宅,看梅戏。可见梅兰芳的影响之深。
   
   芮恩施离任前还说过这样一句话,“若要使中美关系更加友好,最好请梅兰芳去美国一次。”
   这句话打动了梅兰芳,也让他有了受邀去美国传播京剧文化的机会。
   当时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一些文化学者甚至对京剧有了否定的评价——“京戏的许多表演粗俗,不真实,是自欺欺人的造作,而西方的戏剧才是真实的表现。”
   
   去美国演出,梅兰芳也想看一看,西方的戏剧到底有哪些高明的地方。
   访美之前,他和朋友将所有的道具、服装、乐器、舞台都做了重新设计,每一处都尽量体现出中国艺术的原汁原味。
   做了八年的准备,花了十几万银元,1930年,梅兰芳和他的剧团乘坐 “加拿大皇后号”的客轮横渡太平洋。
   
   在美国演出能不能成功,他还没有把握。但这是中国的京剧,第一次登陆美国。
   到达美国后,梅兰芳受邀为美国驻华大使John Van A. MacMurray演出,同时也有了机会在百老汇表演。
   
   49街剧院
   虽然京剧的音乐风格与西方歌剧、美国音乐剧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观众被他的表演和京剧的曲调完全迷住了。
   当时看完表演,**的戏剧评论家这样描述他感受到的梅戏——“优雅和美丽,庄严和清醒,以及纯粹的想象力。”
   
   之后,梅兰芳还与跟多美国明星见面,其中就有查理·卓别林,美国黑人音乐家保罗·罗伯森。
   他还访问了许多大学,在那里演出,并为学生介绍中国古典戏剧。他的学术活动为他收获了南加州大学和波莫纳学院的两个荣誉博士学位。
   
   梅兰芳与卓别林
   72天巡演,足迹走遍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
   这一次倾力心血的访美征程,让中国京剧在美国绽放出了空前绝后的意义。
   
   纽约《世界报》评论员说,“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演出。”
   美国《太阳报》也这样评价,“几乎是一种超乎自然的发现,几个世纪,中国人建立了从身体表情出发的,绝妙的技巧。”
   
   无论理解与误解,梅兰芳让美国人第一次见识了中国的京剧艺术。
   中国戏剧并没有脱离现实生活,传统的表演风格,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之上,当你用心去体会,你就能感受到从它的描绘中带来的所有情绪冲击。
   梅兰芳拍摄过的京剧剧目还有很多,《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游园惊梦》等等,所有的纪录中国,也许这一段影像最为特别。
   后来梅兰芳也去了苏联演出,同样得到了热烈反响。京剧于他有着生命的意义。在梅兰家有一条八字祖训:“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凡拜他为师,不论子侄亲友,徒子徒孙,都要先接受这八字祖训的教诲。所以抗战时期,即便被监禁、威胁,梅兰芳都绝不给日本人表演。
   如今人们记住的,不只是他身为梅派大师精湛的京剧艺术,也敬重他用一生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爱国风骨。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内容参考自:
   纪实栏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grt_CEX6A
   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
   搜寻世界音乐往期好文章
   只要进入世界音乐入口页面
   点击进入现场往期文章搜寻”
   输入关键字即可
   赶快来寻宝
原标题:中国第一段有声戏曲,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赴美传奇
关键词:梅兰芳,京剧,戏曲,费贞娥,戏剧,腾讯网,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