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歌节目,中国音乐产业彻底“流量化”的开始?
新仔
音乐产业收割机,不爱吃火锅,爱吃底料
最近所谓“打歌”的概念还挺火的,打歌节目单纷纷出炉,新的排行榜也强调为“打歌”而生。
什么是“打歌”?“打歌”这个词并不是新词,华语乐坛长久以来都有“打歌”的说法,只不过,以前的“打歌”主要是由唱片公司通过“派台”(总去电台、电视台)的方式打榜。
而现在的“打歌”,则是一个互动的概念,强调粉丝的主观能动性——爱豆歌曲在排行榜上的位置变化,很大程度取决于粉丝应援的力度。
以韩国“打歌节目”《音乐银行(Music Bank)》的排名规则为例:歌曲播放量占65%,观众好感度占10%,专辑销量占5%,被节目重播次数占20%。
对于粉丝来说,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无疑就是歌曲播放和专辑销量。
在韩国,为了让爱豆在排行榜上成绩更好,24小时循环播放歌曲已经成为粉丝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叫KOREA EXPOS?的网站曾经做过一篇报道,介绍K-Pop粉丝的生活方式。
文章里以两位K-POP粉丝为例,讲她们怎么用音乐流媒体来“应援”。
33岁的Kim Eun-ji说,对于K-Pop粉丝,知道怎么用流媒体应援是最基本的要求,她成为粉丝后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搜歌单。
25岁的Kim Ji-hyun说,她自己做不到无时无刻的刷播放,但是她知道有很多忠实粉丝能做到连续数周或数个月不停刷。
文章中还提到行业的变化:1990年代,粉丝是靠买专辑冲榜来支持爱豆,2000年代之后,改为刷播放。
电视节目也把排名的重心偏向数字音乐。文中也提到《音乐银行》的评分标准,65%看数字歌曲播放量,CD销量只占5%。
Kim Eun-ji强调:如果你爱你的爱豆,如果你知道什么对他们最好,如果你希望他们演艺生涯更长,你必须刷播放。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应援文化”,是跟韩国偶像工业的状况息息相关的。在韩国,偶像竞争异常激烈,粉丝的活跃度非常高,对于电视台来说,“打歌节目”是提高收视率的好方式,对于网站来说,吸引粉丝刷播放,无疑有助于提供用户量和活跃度。
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粉丝为了让爱豆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打歌”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刷数据的行为。
以至于,今年7月,韩国六大数字音乐平台关闭了凌晨1点至上午7点的实时榜单。
7月9日,据韩国6大音源网站(Naver Music、Bugs、MelOn、Soribada、Mnet.com、Genie)组成的GAON排行榜政策委员会透露,“因近期音源作弊争议问题,经过商议我们决定自7月11日起执行全新的实时榜单运营方案。”(摘自《音乐财经》)
之所以关闭凌晨榜单,是因为凌晨发歌是韩国艺人的惯例,歌迷也会在凌晨发歌之后开始为爱豆刷播放。
今年4月,一位叫Nilo的歌手歌曲莫名走红,成为闭榜事件的引爆点。
这里并不打算深入讨论这一事件,而是想简单聊聊“打歌节目”在中国的前景。
“打歌节目”可以说是韩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其他国家也都有类似的节目,但通常节目和排行榜是两个体系,节目只是作为歌曲曝光的一个渠道,并不会直接影响排行榜成绩。
但是,韩式打歌节目的关键就在于,节目和排行榜成绩是直接挂钩的。
这种挂钩的基础在于,一方面,电视台的强势,对于偶像的成绩存在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粉丝的高活跃度,是电视台维持高收视率需要的,对于韩国娱乐工业来说,这是一种双赢的方式。
这种方式,复制到中国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打歌节目”的制作方从电视台变成互联网平台。
数据参考的标准也相应的互联网化了。(下图是腾讯音乐新推出的音乐排行榜“由你音乐榜”的排行标准)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吸引用户“打歌”有很多好处,其中最直接的好处无疑是有助于直接提高用户量和用户活跃度。
相信未来“打歌”还会“会员化”,互联网平台会想办法推动打歌群体尽可能多的转化成付费会员。
相比电视台,互联网平台从打歌节目中获得的好处显然更加直接,这就是为什么近期两大互联网平台先后大张旗鼓的推出自己的“打歌节目”的原因。
偶像艺人的高流量,已经借助“亚洲新歌榜”等榜单体现出来了,近期新出的打歌节目和排行榜,将会为流量建构新的增长空间。
可以想象,随着“打歌节目”和“打歌榜单”的陆续推出,加上其他渠道的建设,音乐的流量生态将会逐渐成型,一个新的“流量游戏”体系呼之欲出。
在这样一个体系内,可以预见,未来中国音乐产业的艺人和产品开发,会越来越向流量倾斜,流量艺人和流量歌曲将会大行其道。
中国音乐产业会最终彻底“流量化”。(当然,这里探讨的只是一种可能性。)
个人认为,相比“打歌节目”或“打歌榜单”,国内音乐行业更需要建立一个客观的数据体系。
做自媒体这些年,我可以从国外的各种数据平台、音乐平台查询到各种播放数据、销售数据。国外既有尼尔森、BuzzAngle这样的数据公司提供数据,也有英国官方排行榜公司这样的官方榜单提供数据,Spotify等音乐平台定期公布平台上的各种数据,用户和媒体可以很方面查询到不同纬度的数据作为参考。
在这方面,中国音乐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END -
本文仅在新音乐产业观察发布,不授权转载,任何非新观渠道发布均为侵权
原标题:打歌节目,中国音乐产业彻底“流量化”的开始?
关键词:打歌,韩国,pop,腾讯网,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