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娱乐网 > 电影资讯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原标题: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中国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爱拿这句话说事的人想必大都没有经历过久病不愈的痛苦。

当生命走到终点,你愿意插着管子苟延残喘,还是有尊严地体面死去?

9月份上线的国产纪录片《生命里》,就对此做出了讨论。

制作团队云集将来曾有《水果传》《本草中国》等备受好评的作品,纪录片旁白由著名演员万茜完成。

比起这些,《生命里》最值得关注的是,它是国内首档聚焦于临终关怀的纪录片

纪录片111分钟的时长,都在上海一家特殊病房展开,它位于上海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装修漂亮又温馨,也有一个温馨的名字——安宁病房

安宁病房,是一个临终关怀病房

目前,这一类机构在国内非常少见,是医院或社区专门为一些无法救治的病患设置的特殊病房。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它是“从人间到天堂的驿站”,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地方。

死,是一个我们不愿提及的字眼,它代表着生命的消失。

同时,它又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字眼。任何人都免不了一死。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临终关怀这门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就是专门为“优死”而设立的。

它的出现,不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和自由意志的终极体现。

与之伴随而生的便是,像安宁病房一样的临终关怀病房。

安宁病房秉持的理念是:人不仅要“优生”,也要“优死”

舒适安稳地结束生命,应该是一个人必须享受的基本权利。

那么,就需要专业人士,去把疾病带来的疼痛、恐惧、自我厌恶与不体面剥离掉。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护理工作并不简单,病人家属不懂得科学的护理方法,他们需要亲自为病人做全身清洁。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不能翻身的重病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两小时给他翻身一次,否则会生褥疮。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有的患者,甚至会大小便失禁,拉在裤子里。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耐心护理患者,让患者建立身心灵的安全感,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安稳舒适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这是安宁病房医护人员的责任。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生命里》的主角就是这样一群耐心的护工和志愿者,以及一个个等待死亡的普通人。

没错,住在这里的病人,都知道自己大限已到。生命的倒计时,可能是几周、一个月、或者俩月。

积极治疗除了给患者增添更多的痛苦,已经失去了其他意义。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他们是普通人,甚至是普通人中最不幸的那部分。但不能否认,他们尝遍了酸甜苦辣,过了精彩的一生。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面对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死亡,终究还是会来临。

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沉沉地闭上眼睛、呼吸变得微弱、生命体征开始消失……

最后,成为一捧灰烬,长埋地底。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死,似乎轻而易举地抹杀了一切,令人唏嘘。

既然如此,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最近李银河隔空喊话,用文字与逝去的王小波就这一命题做了深度讨论。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生命从宏观视角看,是不可能有意义的;但是从微观视角,可以自赋意义。你生前,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你当时写道:“我会老,也会死,可是我不怕。在什么事物消失之前,我们先要让它存在啊!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划重点,消失之前的存在,便是生命的全部意义。《生命里》这部纪录片也在试图解释这个意义。

它分为上中下三集,单元标题分别是:记得、陪伴、心愿。

六个字,简短深刻,因为跟死亡有直接关系,所以显得万分沉重。

其实回头想想,人终其一生,难道为的不就是这六个字吗?

一丶生命里,我“记得”什么?

安宁病房的医护人员,除了护理病人,还有一项看似不起眼却非常重要的职责,那就是陪病人聊天。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这里的每一个病人,都有着自己弥足珍贵的回忆。生命的终点,这是他们最后的憧憬。病人们经常在讲述中一遍遍重温过去。

可能是照片背后的一个故事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可能是一个思念许久的亲人。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可能是一段懵懂的恋爱故事。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鲁胜兰,她讲起那些回忆时眼眶总是湿热。

年轻时候的背井离乡,离开老娘时对着车窗外呼啸而过的黑夜泪流不止。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她的上海话,说的软软糯糯,她说:“我每天妈妈、妈妈地叫,我当时一想起来就难受,到南京的时候,我已经哭到不行。”

她想起新疆,瓜甜果美,一口啃下去,是呜呜呜吹口琴一样吹过去,那种情形再也没有了。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倾听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临近生命终点,病人内心有着被人世驱赶的恐慌。

他们觉得自己不吉,对自身的厌恶,让他们开始躁郁以及自我放弃。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聊天会使他们绷紧的神经缓慢放松下来,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这个过程让病人打开心扉,卸下负担。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二丶生命里,什么“陪伴”了我?

遥望生命的征程,至亲至爱的陪伴,是对生命最大的鼓舞。

镜头下的相聚,是亲人痉挛的阵痛,他们每一分钟都在完成离别。

这一眼,可能是一眼万年。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那便要看得深情,将它记在心里。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罹患肿瘤晚期的陈晓军,入院时气色还算不错,只是肿瘤压迫脊椎神经,他早已无法行走。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他的亲人一直寸步不离地照顾在病床前,唯恐他吃不上最好的,穿不上最暖的。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女儿每隔一两天就得给他剃一次胡须,因为他的胡须长得很快。

他说,女儿非常孝顺,都30岁的人了,为了他的病连自己的人生大事都不顾。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一天,两天,三天……短短十五天时间,陈晓军整个人都像泄了气,他意识涣散,已到弥留之际。

在亲人的温暖包围下,他合上了自己的眼睛。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王学文,肿瘤晚期,他的肿瘤压迫了他的左眼。

医护人员说他是一个医疗奇迹,在安宁病房平均生存时间不足三个月的患者当中,他在这里迎来了第二个生日。

他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热情打动了很多人,这次的生日非常热闹,所有的志愿者都来了。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他们一起细数年轻时候的旧时光,健康的王学文坐在照片的中央,一双有神的眼睛洞察着人世。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他们拍下了很多照片,有跟家人的全家福,还有跟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合影。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陪伴他的,还有一只小乌龟。他亲切地称呼它为:龟兄。

他戏称,这只乌龟跟他一样是个独眼龙。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正是这些陪伴唤醒了他对生命最后的热情。

三丶生命里,我的“心愿”。

安宁病房的患者,都有或大或小的愿望。

有的人实现了,安心走了;有的人没实现,带着遗憾离开了。

82岁的吴留生,让她魂牵梦萦的不算遥远的故乡,但她已没有力气长途跋涉。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他的儿子回到母亲的故乡江苏海盐,用相机拍下了那里的一草一木,缓解母亲的思乡之情。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王明昌从入院伊始就把自己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他清楚自己的病情,提前把后事交代得明明白白。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他的心愿是:不想最后的日子过得没有生存质量。

他喜欢音乐,有志愿者或者医护人员在时,他就拿出心爱的葫芦丝,为大家独奏一曲。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阳光正好的午后,他也爱合着手机里的曲子,浅浅哼唱。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在这里他安静地走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一切如他所愿:体面、安详地离开。

沈和敏像大多数患者一样,癌症晚期。

她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希望可以帮助这个世上不幸的人,并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她跟亲人和医护人员就此讨论过多次。

然而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国家法律政策的缺失,器官移植,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没能如愿捐献眼角膜,她带着遗憾走了。

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生命里》一直试图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但要使这份意义完整,就需要破除对死亡的忌讳和恐惧。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临终关怀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在我国,“临终关怀”尚处在起步阶段。

比起起步晚,“临终关怀”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社会偏见问题。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普遍回避死亡话题。

西方国家通过宗教进行“死亡”教育,中国的“死亡教育”仍处于空白期。

难怪在死亡质量调查报告中,中国大陆地区在80个国家中排名71位。

仅有三集的纪录片,或许还没有办法讨论得更深刻。但它已经让我们深入了解到那些走到生命终点的人的所思所想。

“临终关怀”是每个国人都该上的一门社会课,相信《生命里》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互动话题

你会选择“优死”吗?

↑上下滑动查看如何投稿↓

原标题:关于死亡,本片必看

关键词:医护人员,腾讯网,腾讯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shaoqun.com (#换成@)。
我的浏览记录
推荐阅读
最新相关资讯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 | 东南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