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娱乐网 > 音乐频道

《黄河大合唱》对中国观众而言,意义不亚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原标题:《黄河大合唱》对中国观众而言,意义不亚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黄河大合唱》对中国观众而言,意义不亚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刘嵩虎演唱《黄河颂》。

文 |高建

我相信每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人,当听到维也纳爱乐乐团奏响“蓝色多瑙河”、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吟唱“天鹅湖”、斯卡拉剧院管弦乐团述说“茶花女”的时候,都会在赞叹曼妙旋律之余感慨历史悠久的艺术团体对本民族经典杰作“母语”般的熟稔,这种融入血液的音乐基因既恒久浸润着各自的土地又时刻陶冶着异国的心灵。而对于中国并不算久远的古典音乐发展历程而言,以中央乐团为前身的中国交响乐团凭借其60余年历程中阐释的众多深入人心的经典佳作,毫无疑问地成为最有资格代表“中国交响”风貌的乐团。

10月25日,中国交响乐团在首席指挥李心草的执棒下登台北京音乐厅,奏响了以“黄河”为主题的季音乐会。在开场曲《红旗颂》中,乐团充分挖掘了作品的交响性,从恢弘壮丽的铜管序奏到感人至深的主题旋律,音乐的线条被放大和拉伸,在保证作品优美如歌特性的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层次。指挥家李心草对随后的进行曲乐段进行了提速处理,在鲜明的对比中增强了音乐的戏剧张力,令人难忘。

《黄河大合唱》对中国观众而言,意义不亚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薛汀哲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

青年钢琴家薛汀哲不但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实力派新锐,还是一位对于创作和跨界抱有极大热情的音乐人,由他担纲独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自然也备受期待。薛汀哲指尖急徐相济、层层递进的琴声完美把握了《黄河愤》极具陕北民歌特质的音乐素材,在作为伴奏声部时也与乐团保持在同一个自然的呼吸状态中。当末乐章“东方红”的主题出现时,李心草指挥令洪流般磅礴的旋律“冲破小节线”的约束,国交演奏家们也以精湛的技巧完成了激越的礼赞。

《黄河大合唱》的每一次上演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都有不亚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意义,当中国交响乐团与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组成的超过200人的演出阵容站在舞台上,本身便是充满仪式感的时刻。无论是《黄水谣》中“妻离子散、天各一方”间漫长空拍中带来的悲怆叙事感,还是家喻户晓的《保卫黄河》中四声部轮唱炉火纯青的力度控制,都将这两支曾在已故指挥家严良堃倾心指导下走向成熟的团体沉积下来的精湛素养,展现得淋漓尽致。男中音歌唱家刘嵩虎与女高音歌唱家王秀芬分别在独唱乐段中带来了可圈可点的演绎。年逾七旬的表演艺术家瞿弦和气力饱满、声情并茂地呈现了一段段念白,尤其是在《黄河之水天上来》中,他与琵琶演奏家张强默契配合、声随乐走,将这首激昂婉转的叙事长诗诠释得潇洒自如。李心草为这部民族经典注入了俯拾皆是的新颖细节,都让熟悉这部作品的爱乐者意识到富有才华的艺术家可以在厚重的乐谱间发现多少被人们忽视的精妙之处。国交用这样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再次证明了其代代传承的艺术底蕴,也让听众又一次意识到拥有属于本民族优秀音乐作品的幸福和可贵。

- THE END -

原标题:《黄河大合唱》对中国观众而言,意义不亚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关键词:中国交响乐团,刘嵩虎,李心草,腾讯网,腾讯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shaoqun.com (#换成@)。
我的浏览记录
推荐阅读
最新相关资讯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 | 东南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