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排片不足1%的国产佳作,今天我强推
来源:电影工厂
   2017年暑期档。
   《冈仁波齐》凭借逐渐发酵的口碑,票房逐渐增长,最终破亿。
   但是,不是谁都有《冈仁波齐》的好运气。
   这部片子排片量不足1%,有99%的观众都没看过。
   网友说:《冈仁波齐》值一亿,它值五亿。
   《阿拉姜色》
    
   
   2018年马上就过完了,这一年你都做了什么?
   很多人能说出很多事情,毕竟有三百多天可以挥霍。
   但一对藏族父子,一年只做了一件事:磕长头去拉萨。
    
   
   与《冈仁波齐》的大信仰不同,《阿拉姜色》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情感。
   世俗却真诚。
   像日光下的溪水,晶莹通透。
   用偏纪实的手法,让人看到真实的藏区人民。
   有朝圣,有生死,有信仰,有延续。
   不煽情,不刻意才显得更加动人。
    
   
   居住在四姑娘山下的俄玛,常因剧痛从梦中醒来。
   医院下达的通知单,让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她决定磕长头去拉萨。
    
   
   在此之前她回了趟娘家,看望父母。
   她望着父母的家门,心里有万语千言,最后叩首而去。
    
   
   因为从康巴到拉萨,有一千五百多公里。
   她在回娘家的路上遇见过朝圣的人,他们说一天能走五公里。
   加上刮风下雪,去拉萨要走一年。
   这一别,已是诀别。
    
   
   丈夫罗尔基虽然不理解,但是选择支持。
   给她雇了两个挑夫陪着她,俄玛的朝圣之旅,就这样三步一叩的开始了。
    
   
   走了两个月,挑夫离开了她。
   丈夫也因知道俄玛的病情后,一路追了上来。
   百般阻止,但俄玛执意朝圣。
    
   
    
   
   《阿拉姜色》没有奇迹。
   因为信仰,他们选择朝圣。
   之前也见过病体逐渐痊愈的新闻,但《阿拉姜色》一开始就告诉你“没有奇迹”。
   也是因为没有奇迹,仍选择朝圣,才使本片更加动人。
    
   
   俄玛坚持不去医院,她朝圣的主要理由是想兑现承诺,和前夫的。
   当初他们约定一起磕头去拉萨,结果丈夫先因病撒手人寰,留下她和儿子诺尔吾。
   罗尔基拗不过妻子,只得接挑夫的班,陪着她去拉萨。
    
   
   同行的还有儿子诺尔吾,诺尔吾拒绝与人交流,包括最亲近的母亲,也是抵抗的眼神。
   他前期只是默不作声的跟在他们身后。
   因为没有奇迹,三个月后俄玛倒下了。
    
   
   临终前她把背包交给儿子,嘱咐他坐车和爸爸去一趟拉萨。
   那个背包里有用他生父骨灰做的西藏擦擦。
   俄玛希望罗尔基能带着诺尔吾,坐车去一趟拉萨。
    
   
   罗尔基握着妻子拔掉针管,还在冒血的手,点头同意了。
   他背过身子,泪水滴在妻子手臂上,泪裹着血逐渐滑落。
   两个男人都深爱着这个女人,生者却要送死者去最圣洁的地方。
   这其中需要的心胸,不言而喻。
    
   
   他找到附近的寺庙为妻子祈福,把妻子生前珍藏的盒子中的照片拿出来,当做故人遗物教给僧人。
   照片是妻子和前夫的,他把照片贴在了寺庙的墙上。
   片刻又悄悄将两人撕开,爱情是自私的,他不想到了那边,他们仍在一起。
   但是他没有将前夫那半张扔掉,尊重死者的信念让罗尔基瞬间高大起来。
    
   
    
   
   俄玛走了,现在就剩下养子诺尔吾和自己。
   罗尔基本打算把孩子送回家再去拉萨,但小家伙坚决不坐回去的车。
   他要去拉萨,背着母亲交给他的背包。
   诺尔吾在戏里台词很少,通过眼神与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这种人物处理让情感来得更加真实,更加强烈。
    
   
   罗尔基背上妻子的行囊,带上诺尔吾和捡的小毛驴,继续妻子没有走完的路。
   磕长头,去拉萨。
    
   
   影片后半段才是正戏的开始。
   这一路上,他们遇见了很多好心人,有人帮忙照顾诺尔吾。
   有人在雨后给他们送来热茶,有人愿意送一送他们。
    
   
   路人的帮助无私且真诚,很多他们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
   只是当时太小,不明白。
   等到明白了,跟随的长辈已经去世。
   我想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与延续吧。
   诺尔吾像当年的自己,帮一把罗尔基,似乎就是帮一把已经过世的亲人。
    
   
   有人说《阿拉姜色》是中国版的《小偷家族》,有温情有克制。
   但《小偷家族》我们从国外引进,同样的《阿拉姜色》却不到1%的排片。
   影哥只得一声叹息。
    
   
   全片整体来看,对情感的表达,都显得十分克制。
   也正是这种克制,才让情感显得真实动人。
   罗尔基没有讨好过诺尔吾,但却交给他一个男人该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在翻过这座山,就到拉萨时,诺尔吾不再跟随。
   独自一人不断向前,表情勇敢,眼神坚毅。
   最终,他看见了心中雪白的布达拉宫。
    
   
   还有让我很感动的一点。
   在入藏时,罗尔基发现了背包里的照片。
   诺尔吾把生父母的合影粘回一起,他也是第一次语气柔软的和继父说话。
   我不想把父母的照片放在那里,我舍不得。
   语气略带请求,一年的朝圣之旅,他发生变化。
   开始信赖,依靠罗尔基。
    
   
   罗尔基语气平和,他接受了这张合影,并想好好照顾这个和自己非亲非故的孩子长大。
   等我们到了西藏,朝圣完毕后,把你父母俩好好地安放在甘丹寺。
   这个念头,很大又很小。
   大的贯穿二人的一生,小的没有任何过激的表情。
   这种感觉既微妙,又扣人心弦。
    
   
   《阿拉姜色》源于藏语的音译,原指一首藏族歌谣。
   请您干了这杯美酒。
   片中,这首歌谣两次出现。
   第一次是在俄玛生前,她和罗尔基一起唱给诺尔吾听。
   孩子捂着耳朵,表示对三口之家的抗拒。
    
   
   第二次是在他们即将到达拉萨时,罗尔基给他理发。
   理发代表对养父的信任,歌谣代表接受了这份情感。
   在缓缓流淌的歌声中,结束全片。
   请您干了这杯美酒。
   喝完就是一家人,然后再也不分开。
原标题:排片不足1%的国产佳作,今天我强推
关键词:诺尔吾,阿拉姜色,冈仁波齐,罗尔基,俄玛,小偷家族,腾讯网,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