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范伟不再好笑
    本文作者是时光编辑部撰稿人@阿呆
 
 《我和我的家乡》最大的泪点,给了 范伟。 
 他在里面演一位记忆逐渐消散的老教师,头发胡子见白,走路开始微颤,还是直直挺着“为人师表”的硬腰板。
 
 连“家”字都忘记怎么写的老教师,却一直记着当年自己在乡下教过的每个学生。
 当他一句句说出对每个人的临别交代时,站在外面偷听且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们开始低头抹泪,影院里也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最后一课》的老范本是落笔显虚的角色,只有个心系学生的人民教师框架。
 范伟用影帝演技倒把他填满了,一举一动,都老得让人心疼,正得让人敬仰。
 这几年,范伟在大银幕上的形象,越来越老,也越来越有影帝的姿态。
 
 而在之前,提到范伟,你能想到什么?
 是春晚?东北喜剧?还是那个和林志玲拍过“床戏”的男人?
 今年58岁的范伟,身上曾有过太多标签,“喜剧”曾是里面最大的那个。 
 从舞台上的喜剧人,到镜头下的喜剧演员,再到彻底撕掉“喜剧”两字,范伟的转型,似乎是一条“命中注定”的路。
 因为敦促他做出每一次选择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憨厚爽朗的东北人,豁得出去的喜剧演员,是大多数观众对他的第一印象。 
 这印象大多源于童年记忆里的春晚。
 2001年的央视春晚上,范伟与赵本山、高秀敏合作表演小品《卖拐》,一瘸成名。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句经典台词,也成了对范伟外形最精准的描述。
 次年继续《卖车》,加上05年的《功夫》,国民舞台上的“《卖拐》三部曲”让范伟彻底家喻户晓。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1995年,范伟与赵本山结缘,两人首次在春晚舞台上合作,作品《牛大叔提干》获得当年的小品类二等奖。
 1995-2005,范伟与赵本山通过小品捆绑在一起十年,自己身上“小品演员”的标签,也愈印愈深。
 
 但这并不是他的起点。 
 因为从小喜欢相声,范伟16岁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陈连仲,正式踏入相声表演这一行。
 十年的相声生涯中,他几乎拿遍了东北所有相声比赛奖项,甚至还是全国首届相声节的“表演金玫瑰奖”得主。
 
 但随着名气渐大,他发现自己吃不了相声演员这碗饭。 
 他太内敛、撒不开,没有办法在台上顶着范伟的名字,自我调侃。
 而与赵本山首次合作小品《牛大叔提干》,他把自己套在“胡秘书”的人设里,将一个精明狡诈的小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次合作也让他意识到,喜剧还有另外一种表演方式: 
 演别人。
 把自己装进角色里,既有逗乐别人的成就感,又有保留自我的安全感。
 所以在小品舞台上,范伟一演就是十年。
 
 但小品对他而言,又有另一种压力: 
 小品舞台大多是现场直播,一次发挥,稍有闪失,就是无法挽救的失误。
 处女座的范伟是完美主义者,对自我的要求更是严苛。
 
 而他出道就站在央视春晚这样国内顶级的舞台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春晚作品的筹备动辄八个月,几年下来,范伟越来越觉得累。
 2005年的《功夫》中,范伟开场第一句台词就出了错,巨大的压力,伴随了他的整场表演。
 
 也是在那次之后,他下定决心告别央视,告别小品。 
 好在身为小品演员的十年间,他接触到不少电视剧作品,有了“面对镜头表演”的新鲜尝试。
 《刘老根》里的能人药匣子、《马大帅》中的“彪哥”范德彪等经典角色,也让他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
 
 不夸张地说,当年“咔咔一顿挠”的彪哥,几乎是东北喜剧中最成功的角色没有之一。
 据说此后很长时间里,范伟在东北任何一家店吃饭,都会有人走过来跟他说“彪哥,账结了,您吃好”。
 
 “彪哥”的影响之大,受众之广,可见一斑。 
 但是,范伟的性格中,又见“但是”。
 天性使然的范伟,其实很喜欢文艺向的影视作品。
 
 虽然以喜剧出道,以喜剧人走红,他骨子里喜欢的,却是那些缓慢却又准确讲述人性的作品。 
 所以早在央视春晚演小品期间,他就已经开始为自己寻找心仪的表演机会。
 那些年,他常待在北京,下半年忙活春晚,上半年就找机会演喜剧之外的电影。
 
 《开往春天的地铁》剧照
 《开往春天的地铁》《玉观音》这些早年的口碑作品,他都有在其中客串。 
 转折出现在2004年,小成本文艺片《看车人的七月》找上他,让他演男主角杜红军。
 这样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唯唯诺诺的小人物,让习惯了范伟喜剧形象的观众大跌眼镜。
 
 而电影中,范伟在举手投足间释放出的小人物的苦涩与绝望,也为他赢得了首座表演大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首次出演文艺片男主,就拿下一座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奖杯,范伟因此信心大增。
 
 虽然从舞台表演转向镜头表演,这其中的艰难和磨合让他几度自我质疑,但奖项的认可,也让他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接下来,他在文艺片的路上越走越顺:
 2006年《芳香之旅》助他拿下开罗电影节特别表演奖;
 
 2008年《耳朵大有福》,他又成为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演员。 
 但不得不承认,直到2016年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中丁务源一角拿下金马影帝,范伟的演技,才在更大范围的观众群里掀起波浪。
 
 拍摄文艺片十二年,大小影帝奖杯十余座,但群众知名度更高的金马奖,带给范伟的慰藉,还是比想象中更多。 
 成为金马影帝之后,范伟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这个奖的认可让他有了方向,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往何处走: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走向正确的方向。
 
 出道至今多年,范伟从不参加综艺节目。
 除了宣传作品,他也很少主动发微博。 
 在直播沃土东北,他也是少数几个从未开过直播的演员之一。
 
 采访中,他甚至会说着说着,就不自觉别开眼,他觉得角色之外的范伟“不够生动”。 
 镜头外的范伟,就像金马奖给他的颁奖词写的那样:静水深流。
 
 镜头里,他却有了勇气尝试更多更精彩的角色。 
 《父子雄兵》里,他甚至一改自己擅长的小人物形象,以头盔加墨镜,风衣配机车的的酷炫造型颠覆了观众。
 
 而暌违多年的《刘老根》系列,也终于在去年等来了范伟的再度加盟。 
 回归“药匣子”这个角色,与其说是他给观众的礼物,更像是他与自己的和解:
 过去,他困在喜剧人的形象里左突右冲,急于摆脱桎梏,展示新鲜的自己。
 如今,他以“演员范伟”的身份发起挑战,对熟悉的角色,也对过去的自己。
 
 对于观众来说,范伟的新挑战带来的惊喜,似乎没有尽头。
 正如今年的国庆档,《最后一课》里,老范给我们上的这一课。
 以他目前的表演功力来说,让观众笑也容易,哭也容易。
 他不再只是那个喜剧演员范伟,也走过了演员范伟的潜伏期,很多人现在可以直接喊“影帝范伟”。
 未来还会呈现怎样的角色,我们大可以对他期待多一点。
 M+第一届影评大赛开始啦!
 万张影票免费送,限量盲盒等你拿
 活动时间:9月30日-10月31日23:59
 来时光网app活动帖参与,具体方式见下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标题:当范伟不再好笑_表演
关键词:范伟,表演,喜剧,小品,舞台,相声,作品,赵本山,角色,东北,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