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赘婿》《你好,李焕英》连破纪录,新丽传媒找到的不只是下一个《庆余年》
2021年2月26日 刊| 总第2427期
近来,影视行业在牛年喜提的两个新纪录,成了业界热议的话题。
一是凭借口碑上演票房逆袭的春节档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12天票房突破44亿,创下了世界女性导演票房最高纪录,闯进中国影史票房前五。
二是持续刷新爱奇艺内容热度峰值的《赘婿》。开播9天,热度峰值便突破10000,成为2021年爱奇艺首部热度值“破万”的剧集,也是爱奇艺史上热度值最快“破万”的剧集。

这两项纪录引起业界关注的原因是多重的。一部喜剧片,一部IP改编剧,它们都探出了所属类型的市场新储量,也都打破了性别叙事的自我设限。它们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共同点:背后都站着“老牌”影视公司——新丽传媒。
近年来,新丽传媒成为影视行业“向网而生”的代表性头部内容公司。
《赘婿》开播前,很多业内人士习惯用两部大剧和一个名词,勾勒这两年半以来新丽的发展轨迹:2018年8月开播的《如懿传》、2019年底爆火的《庆余年》,2020年10月正式官宣的IP影视化“三驾马车”(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
但实际上,转折并不是瞬间发生的。
打通IP改编“内外循环”
《赘婿》开播以来,激动的不仅仅是剧迷和德云女孩们。还有关注、持有男频IP小说的影视人们。
如果说,从《庆余年》上我们看到了智斗、科幻风的魅力和喜剧元素的加成,那么《赘婿》则用颠覆性的喜剧风格,找到了市场的最大公约数。更重要的是,接连两次的创新成功,证明了男频IP改编剧市场的可观体量和可持续性。
但如果把时针拨回两年半之前,新丽与阅文正式牵手时,很难想象,在多重风暴洗礼中的影视行业还会对男频IP剧提起信心。
毕竟,在经历了数次高打高举的改编失败后,“大流量+大IP”的公式被证伪了,短期上马、快速收益的期待落空了,逆天改命的男频故事似乎也不受追剧女孩的喜爱。再加上彼时影视行业资金的加速流出,从市场预期到可操作性,男频IP改编都不被看好。

但是,新丽传媒似乎意识到,真正出问题的不是“男频IP”本身,而是影视化过程中对原著的理解深度不够,改编、制作不够精细。因此,新丽依然把“男频”IP的影视化作为了重点方向之一。
这并不难理解。
从新丽传媒自身的基因来看,尽管其原创现实题材电视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原创与改编双线并举一直是新丽坚持的内容路线。
只是,原先在剧集线条上的改编项目主要集中于严肃文学,比如《父母爱情》和《白鹿原》,倒是在电影上积累了不同的IP改编经验——比如,衍生自网剧的《煎饼侠》,从话剧舞台走出的《夏洛特烦恼》。

而阅文集团则拥有海量的网络小说版权和相关分析数据。这小说中不乏连载数年甚至十多年,拥有亿级阅读基数的“国民IP”。通过对观众阅读习惯、喜好偏向的数据分析,对市场情绪也有较为明晰的把握。
当新丽与阅文牵手,影视创作经验与网络IP资源便无缝衔接了。
如今,从新丽传媒在IP改编剧上取得的成绩中,我们能看到影视创作平台化的成型,也能看到产业链效率升级的未来。而这都与新丽传媒内外“双循环”的打通不无关系。
所谓内循环,是公司内部形成的,从IP挑选到故事改编,再到拍摄制作的全流程把控能力。这得益于新丽传媒市场经验的积累、稳定的人才梯队,以及系统的改编经验留存。

市场经验与人才梯队是新丽一直以来的强项。尤其是在编剧人才团队上,以脑洞、反转见长的王倦,擅引情感共鸣的秦雯,以都市书写知名的李潇,擅长探讨生活话题的陈彤等,都是新丽稳定的创作伙伴,也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丽传媒进入IP改编剧的快车道后,我们发现IP改编经验的系统留存,也在帮助编剧团队放大创作潜能。
从《庆余年》到《斗罗大陆》,王倦写了烧脑的科幻权谋戏码,也带来了奇幻的青春学院风。从《我的前半生》到《流金岁月》,秦雯在同类题材IP改编上,精益求精。

在吃透原著与衔接时代的两大基本要求下,IP改编也可以成为专业编剧的深耕之地。
至于“外循环”则是指由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组成的“三驾马车”,可能为IP改编掘进的更大空间。
以《赘婿》为例,这个项目便经过了腾讯影业的总体评估和系列可能性判断;由阅文提供版权支持、原著理解输出,以及对“书改剧”的形式变化把控;新丽传媒负责具体操刀剧集的开发、创作、制作。到了宣传、发行期,则是三家整合资源协力推进,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互联网与影视的耦合要提速,一个既懂影视内容,又通IP逻辑的推进平台不可或缺。由此,腾讯影业扮演的“枢纽”角色便不可或缺。

一个IP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头部项目做“发动机”,也需要对每个项目和内容的具体理解和把控。当阅文影视能更紧密地链接产业,优质IP的体系化影视开发便能深扎,深刻的IP内容理解力则融入在开发的各个阶段。
头部IP改编剧想要形成强劲牵引力,既要保证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共情力,也要创造出兼顾开放性与生命力的故事世界,为系列化与衍生留下空间。新丽传媒的IP改编探索,在精品化、系列化的追求中,积累了系统经验,完成了对IP资源的初步激活,也成功向行业示范了一流内容创作团队在产业链中的“火车头”效应。
电视剧“老将”的多线条发力
新丽作为头部内容公司,长久以来,凭借《北京爱情故事》《大丈夫》《虎妈猫爸》《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现实题材尤其是都市剧的创作上稳居于金字塔尖。

在其他类型领域以及电影业务上,新丽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并形成了承续有继的作品线条。在最近两年多来,新丽传媒探索创新的步伐明显迈得更大了些。
就电视剧业务而言,新丽在古装、谍战以及都市剧等类型条线上,既有精益求精之作,也有创新探索之举。
改编自新武侠小说的《雪中悍刀行》,融合了瑰丽想象与武侠精神,探的是侠义精神需求在“后武侠”文化中的新形态,如果打通又是一片创作新空间。

探案类型古装剧《青簪行》暂时还未与观众见面,这部剧由林玉芬执导,融合了探案、喜剧元素,又是一次视角别致的创作。
谍战类型上,无论是早期的《悬崖》《风筝》《剃刀边缘》还是近年的《谍战深海之惊蛰》,类型程式革新都是新丽一直在做的努力。
尤其是《谍战深海之惊蛰》,用非典型的视听语言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今年,新丽的新谍战剧《叛逆者》将与观众见面,这个重点表现隐秘战线情报人员蜕变成长的故事,相信又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近两年,随着“大女主”古装剧市场的遇冷,熟龄女性观众的观看兴趣也在转移。以女性励志为要义的都市生活剧,和强调职业精神与二次成长的行业剧,开始成市场稀缺品。
新丽在都市剧创作上拥有丰富经验。如今如火如荼的都市女性励志风潮,要追溯源头,就兴自于四年前新丽的爆款剧《我的前半生》。去年新丽推出的由《我的前半生》导演沈严、编剧秦雯再度联手打造的《流金岁月》,更将情感和故事视角延展,把双生姐妹花的“镜照”式蜕变,拍得细腻、呼应又共情。
今年,新丽的都市职场剧《纵有疾风起》大概率将与观众见面。这个聚焦公关行业的创业故事,又将讲述当下都市人的何种心事,让人心怀期待。

爆款喜剧电影“创造营”,是新丽的电影业务给业界留下的印象。
虽然重心偏向剧集,但新丽的电影业务起步并不晚。2010年前后,新丽便开始了电影的投资业务,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孵化与制作能力。
在新丽的电影成绩单中,喜剧电影表现突出是一大特色。
从早期的《失恋33天》《我的早更女友》《煎饼侠》,到开心麻花系的《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从新派喜剧代表作《情圣》《来电狂响》,到如今打破喜剧电影票房天花板的《你好,李焕英》,背后都有新丽传媒的身影。

新丽传媒通过多年在喜剧电影上的深耕,积累了深厚的业缘关系,与开心麻花、大碗娱乐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这也让新丽传媒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爆款喜剧“创造营”。
实际上,无论是剧集还是电影业务上,新丽传媒对内容、艺术规律以及创作者的尊重,都在业界形成了良好口碑。对于内容的尊重,体现在敢于试错,认定只有创新才能保持创作生命力。而给予主创,尤其是年轻主创充分的信任,也换来了创作力的迸发。
比如《赘婿》的导演邓科,在执导这部作品前,一直没有操刀过古装剧,也没接触过如此体量的IP。但这位85后导演凭借优秀的艺术直觉和类型剧创作经验,为《赘婿》选择了“飞中求稳”的喜剧风格,最终成就了这部喜闻乐见的作品。

“未来,新丽传媒将继续坚持精品化、多元化、系列化的长期战略布局,在影视内容制作方面,持续构建‘精品影视内容创作运营平台’。”在2020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这样勾画公司的未来愿景。
在过去,影视行业一直是一个时刻与风险伴随的行业,公司的成败通常押注在单个影视项目上,剧和公司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此前提之下,如何加大影视项目的成功率,从而放大影视公司价值,给用户带来更多高质量作品一直是行业摸索的方向。
而精品化、多元化、系列化的策略,也是新丽在长期摸索中探得的一丝经验:精品化是新丽作为影视行业内容龙头的坚守,也是形成产业链牵引力的源泉;多元化、多线条的创作,是对艺术规律的遵守、是人才聚合的向心力,也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市场的有效占有率;而系列化则是IP改编的法门,是从单体作品向内容宇宙跨越的中间形态。
当下,站在IP改编剧产业链化驱动的转折点,坚守现实题材都市剧的传统高地,配合多元类型的掘进与创新,相信新丽传媒兼顾创作与运营的精品内容平台,会越来越成功。
【文/铁皮小鼓】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标题:《赘婿》《你好,李焕英》连破纪录,新丽传媒找到的不只是下一个《庆余年》
关键词:李焕英,传媒,赘婿,市场,行业,票房,创作,剧集,内容,公司,新丽传媒,影视,秦雯,腾讯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