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狗血青春片扑街,真该鼓掌
时光编辑部 | 伦敦桥
我们从电影里来,再回电影里去。
恭喜国产青春片,又出一部大烂作。
虽然早就见怪不怪的事,但它的出现,还是让青春片水准,直接倒退回20年前。
逼着观众再次向郭敬明、落落道歉,上一次还是《喜宝》。

在安妮宝贝改名为庆山,马思纯都不想再提《七月与安生》的今天,它还强行捆绑蜜汁宣传,结果被打脸打得更疼的——
《八月未央》。

作为国产青春片曾经的“新希望”,《七月与安生》已经走了五年了。
在这五年期间,曾国祥和周冬雨用《少年的你》,力证自己不限于此。
青春片这一类型,倒是扶都扶不起。
能看的来去只这两部,偶尔还会蹦出像《八月未央》这种帮忙开倒车的。
不过烂归烂, 青春片到了现在的阶段,已经开始换套路和烂法。
且听时光君来说说看。
烂无下限
先看,《八月未央》到底烂到什么地步?
可以这么说, 《七月与安生》有多好,它就有多烂。
同样是安妮宝贝笔下的青春狗血三角恋——“我爱上我闺蜜的男友”。
《八月未央》的原作名气甚至更大。
改编成电影,小说里的文艺腔、矫情病完美还原。

2021年了,还有人会站在摩托车上拍照凹造型?
什么 “没有他,我会死的”,什么 ”爱上你,是我的劫难”。
诸如此类的台词,都出主角之口,好像说人话才会死。
遇到什么事,都能不厌其烦地上升到“宿命”玄学。


情节更显得过时,莫名其妙。
两位女主角,也是双生花的设定,一个外冷内热的 酷姐未央(钟楚曦 饰),一个天真烂漫的 软妹小乔(谭松韵 饰)。

她们能成为朋友,只因一起上日语班,小乔注意到未央的名字够特别。
此外还有个尤为狗血的设定, 小乔长得和童年家暴未央的母亲,一模一样。
未央平常想到母亲都会做噩梦,对着小乔竟然能心平气和地相处。

没用多久,两人就成了“我们永远不分离”的闺蜜。
男主角 朝颜(罗晋 饰)是小乔的青梅竹马,兼未婚夫。
结果偶遇未央,他为她修一次摩托车,她再为他煮一杯咖啡,两人擦出真爱火花。
电影里丝毫不见朝颜的挣扎和痛苦,反而对未央穷追不舍,逼她以真爱之名,当闺蜜小三。

并贡献渣男金句 “ 背叛自己的心,也是一种背叛。 ”
跨年的雨夜,两人先后丢下小乔,终于按捺不住情欲,在躲雨的灯塔里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

同样拍爱上两个人的“渣男”,《七月与安生》用一处台词细节,即点出家明让人又爱又恨——
安生问家明什么时候有了跑步的习惯,家明说“遇见你之后,我每天晚上都会跑步”。
而这是发生在两人相遇几年后的对话。
有限的戏份里,交代家明爱上安生后的煎熬与深情。

《八月未央》的后半段,朝颜在婚前与小乔分手,小乔崩溃于未央家中,割腕**。
未央结尾远走他国,生下与朝颜**而得的孩子,取名为“小乔”……
这造作狗血的老掉牙故事,20年前或许还能哄得青春期的读者,做一痛再痛的梦。

现在只会意识到失恋不会死人,爱情很多情况下并非奋不顾身,电影还敢处处假得没人性。
那只能徒留观众WTF。
疼痛转移
以往青春片的痛点,大多来自撕逼、出轨、堕胎等等。
现在开始从个人情感阵痛,转向校园、家庭、社会的切面。
虽然并不想承认,在 《悲伤逆流成河》的感召下,它才开始往“前”迈下这一步。
郭敬明监制、落落导演的这部电影,发酵出“校园暴力”的议题。

2018年口碑尚不及格的情况下,成功收割3.27亿票房。
然而当年追过小说的人都清楚,这完全是宣传营销强行放大的一条线。
它反倒就此成为郭导口中,“中国第一部探讨校园暴力的电影。”
去年同样操作法的 《如果声音不记得》, 女主角的抑郁症,被拿来大做文章。

其本质上还是一部虐后撒糖的纯爱片。
尽管口碑继续下滑,堪称烂片,3.34亿的票房,还是不减反增,依旧奏效。
《八月未央》跟着学到了。
这次矛盾对准女主角的原生家庭之痛。
母亲从小没来由的打骂,是造成未央性格阴沉自闭的主要原因。
宣传片里,不忘积极科普《家暴法》和反家暴言论。

但,未央在母亲去世后,还能独自坐拥上海市区小洋房,生活基本无忧?
她在恋情上搞出的纠葛,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又有半毛钱关系吗?
显然没有。
这种空洞单薄的设定,往往只能沦为表现主角在精神上的无病**。

或者引用李诚儒老师那句话, “在用廉价的笔触,引起广泛共鸣。”
当青春片被强行包裹上现实主义的糖衣,打开一看,还是青春期的酸臭与意淫。
那些真正因校园暴力、抑郁症、原生家庭而起的痛,谁还真的当回事呢?
《少年的你》给出过正确示范。
不提它校园暴力的真实情景展现。

光是摆在陈念面前那一堆堆复习资料,和指望高考改变未来的人生。
就比其他青春片里主角灌下的一瓶瓶啤酒,更能装点青春沉重。
而这也是难得一部去逼近去审视,大陆高考紧张又压抑氛围的另类青春片。

除了把陈年的疼痛文学,重新包装进行二次售卖。
我们现在所拍的青春片,到底想表达什么?
如果你看过《荞麦疯长》,想必一定会对导演自行的主题阐述——“我拍的是梦想的失落”——感到一头雾水。
因为我们只能记住那里面,一幕接一幕的**戏。
00后的青春
一代人终将老去。
前不久,看到包贝尔导演的 中国版《阳光姐妹淘》预告。
原版作为韩国青春片佳作之一,遭遇汉化之后,还是免不了“怀旧金曲+泛黄滤镜+时代元素拼凑”的洗礼。
真的看腻了。

国产青春片始终存在一种视角偏差。
永远都是一群老去的人,在感伤过去式的青春。
如今,90后纷纷迈向30岁的门槛,大银幕上留给他们怀念青春的时间,都不再多了。
迹象已经开始显露。
去年底的 《送你一朵小红花》,尽管不是青春片,却出现了来自00后的青春爱情故事。

微信、微博、网络直播,这些新世代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正在取代70后的信件,80后的短信,90后的QQ,成为大银幕上传递情感的新元素。
当韦一航想要了解马小远,异常容易地就通过微博,掌握到她的个人信息。
并且在观看这个女孩的直播中,对她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与好感。


而在陈正道执导、即将上映的《盛夏未来》里, 直接把吴磊饰演的男主角,设定为一位网红偶像。
顺提,《如果声音不记得》的女主角吉择也是网络红人,现在早不再时兴说“校花”、“校草”。
他和张子枫这位“普通女高中生”的恋爱过程,想必会涉及到不少独属于00后的情感模式。
目前从释出的预告中,已经出现各种用网络表白的桥段。

00后的青春片会是什么样?
更自由,更开放,更直接?
我们目前还没有太多可参考的作品,去随意展望断言。
行文至此,脑海里出现的是,《我的姐姐》中安然和男友分手后,独自在天台唱歌的一段戏。
父母车祸双亡,无依无靠的女孩,当发现谈了多年的男友,和自己在性格与未来目标上产生分歧后,果断选择分手。

尽管有着何去何从的迷茫。
在时光君看来, 这段情节足够用以表现当下年轻人的勇敢与蛮劲。
迷茫之后呢,继续独立无畏,横冲直撞。
这不才是青春该有的姿态?
真希望我们青春片的未来亦能如此,多些“骄傲”,少些“感怀”。
-END-
这部合格网大,看惊了
刺杀大人物又完美脱罪,这网红真厉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标题:狗血青春片扑街,真该鼓掌
关键词:校园,青春片,什么,朝颜,电影,母亲,家庭,安生,安妮,小乔,八月未央,七月与安生,安妮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