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打绿《秋故事》:为赋新词强说愁
故事》:为赋新词强说愁 src='/images/loading.gif' data-original="http://img1.gtimg.com/ent/pics/hv1/222/71/1424/92613927.jpg">
1723年,意大利音乐家安东尼奥·韦瓦第写出了他毕生最著名的作品——《四季》。从《春》到《冬》,从快板到柔版,《四季》或许是这个星球上最广为人知的小提琴协奏曲了。而280多年后,在距离古典音乐中心的遥远之处,有一个以吉他、键盘、鼓、贝斯、小提琴为主的流行乐团决心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挑战经典,同样以四季为题,分别以四种音乐风格、四个地理坐标,奏出他们的“四季奏鸣曲”:“春”如温暖的台东民谣,“夏”是热情的英伦摇滚,“秋”心系萧瑟的北京,“冬”源自庄严肃穆的柏林。这边是苏打绿的“韦瓦第计划”。2009年,他们完成了《春·日光》和《夏·狂热》,有赞有弹——其实更多的是批评啦。考虑到《四季》在世界古典音乐殿堂的位置,既矗立于庙宇又显和蔼可亲,自问世后有无数演奏版本,在流行音乐的领域内,化用其主题旋律的也不鲜见,苏打绿由《四季》出发本身便有难度。不知是出于哪方面考虑,乐团要用四张专辑而非是一张主题唱片的容量去诠释,这无疑是进一步自发地选择了困难模式。
实事求是,用音乐风格或歌曲内容对“四季”进行明确的区分,这并不容易。就算是韦瓦第本人,四个乐章即使调性、节奏等并不相同,但首尾间也是处处相连,前后顾盼。苏打绿用民谣定义“春”,用摇滚定义“夏”,到了“秋”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在《秋·故事》里,苏打绿把曲风弱化,而把音乐的情绪强化,吴青峰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悲秋”情绪,融入了青少年流行乐中对爱人的思念之情,由此打造出“秋”。不可否认这是非常聪明的作法,包括《小时代》的主题曲《我好想你》都被名正言顺地收录了进来,毕竟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所谓“故事”,意指在北京这么一个庞大如怪兽的大都会里,身处其中的平凡个体所发生的悲喜。但废了这么大的功夫,听者感到疲累否?如果一个企划创意需要用自圆其说的方式来解释,其本身就是失败的了。更要命的是,以苏打绿本身模糊化的糅杂音乐形象,“韦瓦第计划”反倒是制约了他们的表现空间,如《秋·故事》里,你就能听到许多“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把“四季”系列的三张唱片和《你在烦恼什么》比较下,高下立判。
因此,我还是希望苏打绿赶紧把“韦瓦第计划”了结了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原标题:苏打绿《秋故事》:为赋新词强说愁
关键词:苏打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