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三季度 林忆莲新碟艳压群芳 Sandy说“打碎了所有习惯,进入了一个新状态,凭直觉,凭感觉,林忆莲制作了林忆莲 …… 这是林忆莲的实验。”就这样,她用自己的女性直觉一点一滴灌溉而出的《盖亚》荣登秋季十大榜首。

林忆莲(微博)《盖亚》
这个季度的十大史无前例地由女歌手包揽前四位,破纪录地有七位女音乐人同时上榜。林忆莲、张悬、万芳、林二汶、尚雯婕(微博)、黄韵玲(微博)、曲婉婷,乃至十大之外的萨顶顶(微博)、李宇春、钟童茜…纷纷在这一季里怒放,绽放出她们的温婉感性,坚强勇敢的同时,也呈现出现代女性魅力的不同剖面——她们的魅力不仅来源于眼球所聚焦的外表仪态,还可以来自于内心的丰富多彩,用自己的声音去体贴时代。
我们过去时常会习惯于宏大的叙事,却忽略了宏大视野背后的细微关怀,然而音乐对于这个世界的体现,本身就应该是多元多样的,就如莫言说的那样,站在人的角度,写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也像以女性眼光关注世界与自然的林忆莲、黄韵玲,关注信仰与生命的尚雯婕、张悬那样,因为细腻,所以丰满;因为热爱生命,自然热爱色彩纷呈。
真正的好声音,真正的好音乐,同样应该是这样关注人,关注生活的,就如和Swing一道絮絮叨叨社会琐事的Eason,继续立足本土带出正能量情怀的RubberBand,还有于浮生尘埃里觅得人生新感悟的李泉(微博)——即便是温柔,也是有脊梁骨的;即便是愤怒,斗争的方向也是基于爱。生有可恋,歌有所咏,平凡中自见真章。live for love,为爱而生活,为爱而歌唱,凭直觉与细节,可以孕育全新的“盖亚”;凭着每一点对生活平凡的爱,小清新也可以有大力量。(邮差)
评委点评:
林忆莲《盖亚》
忆莲新碟《盖亚》的剑走偏锋,惹来了一连串诸如“颠覆”、“重生”、“惊变”之类的论调。但实质不是她在变,而可能是你错过了她的另一面。这一次,她彻底地将过往低调的另一面亮了出来。
此碟绝非忆莲初尝迷离重拍电幻呢喃,94年《沉沦》玩过post trip-hop,95年《Pieces of Mind》玩过nu jazz,99年《该不该》玩过drum n’ bass,05年《夜有所梦》玩过ambient,06年《断线》玩过lounge……只不过当年这些那些都不是主打,但她的实验性一直都在。撇除唱片概念和歌词内容,若将这些遗珠混入《盖亚》的曲目中,随机播放,绝对非常融合。
若你喜欢《盖亚》,并惊觉自己听见了一个全新的林忆莲,强烈建议你去重寻忆莲旧唱片中更多可能令你惊为天人的遗珠。她一直不止是至少还有你的Sandy。愿你会遇到那些错失了的精彩。 (彭力)
张悬:《神的游戏》
张悬思维不清的词,特色仍在,变得清晰了一些。不合常理的、硬接的、有时是半截的词与句,与特征鲜明的旋律搭在一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张力。音乐风格变化不大,作为一张可能的经典,作曲稍弱,制作上乘,在编曲力度、乐器品质、节奏鼓动性上有新提升。这样的歌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没表面显示的那么玄奥。这种独特的方式是值得赞美的,但如何更进一步,有力地传达自己?这问题始终待解,绕不过去。 (李皖)
《神的游戏》是一个情绪诗人的冥想,跳脱灵敏的文字触觉,介乎于城市民谣和独立摇滚之间的肆意游荡,清澈的真挚,轰鸣的骚动,张悬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表达逻辑,既端庄自若又放肆暴烈,有沉湎更有决绝,也许这是浸淫在独立音乐里属于台湾80后的表达逻辑,冷酷思维,和目前台湾乐坛的“二陈一蔡”三个70后才女老师走的截然不同的路线,30岁一切开始,音乐欢场可以尽情游戏。(《内陆》飞鱼)
万芳《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
自打2010年以一张《我们不要伤心了》回归歌坛开始,原本那个“一半文艺一半苦情”的万芳就算彻底归于文艺歌手阵营了,并把她挚爱的小剧场气息深深地扎根在了她的录音室里,持续到这一张《原来我们是爱着的》里,那气息就愈发的浓郁了。
这张专辑里,万芳紧紧HOLD住她的淡定和沉静,用她那原来就擅长娓娓细诉的音质和音场,一首歌一个故事一种心情,像极了《收信快乐》里的那个陈淑芬,只是更沉着更温暖一些,而那些诗样的歌词,也让这意境更富有文学气息了一些。这一次的录音,也大量采用了传统非合成的乐器,费时又费工,但也因此增强了万芳本就钟爱的那种小剧场式的亲临感,“试图保留这些声音中的颗粒、温度、空间和临场感受”,连每个字里的情绪的呼吸都在乐器里听得清晰了,听到心悸。(卢世伟)
當一個歌手不再甘於照譜歌唱,往往代表她有更多自己的思緒想要表達。萬芳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再次攜手與製作人林揮斌送上《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以不完美但真實的質感,進行各種音樂類型的實驗。而萬芳也從未忘記她歌唱的渲染力,我們一不小心就墜入她訴說的故事,並驚覺其中的感動都能和自己的生命體驗共鳴。專輯中的《阿茲海默》由劇場導演黎煥雄填詞,將疾病巧妙連結至沉默的海洋、艦隊的迷航等意象,哀豔優美的詩意絕對撼人。(L君)
林二汶《林二汶 Eman Lam》
自資發片並自組樂隊“HUSband”,林二汶意外尋獲歌唱生涯裡的第一個春天。以“Live”製作方式呈現歌曲自然生動的韻律,歌者與樂隊的默契互動亦精彩絕倫,林二汶彷彿化身為雍容華貴的音樂歌姬,呈現一出高水準的獨立音樂劇。八首作品精緻獨特且各具特色,有funk,爵士,沙發音樂型等高雅迷人的氣質,每首曲目後加插的音樂演奏可謂別出心裁,豎立了香港獨立音樂界全新的音樂風貌,亦開拓了歌者不為人知的細膩演繹手法,乃一次靈魂重生的經典示範。(月贝凡)
第一次正式的个人唱片,发挥出绝佳表现,音色细腻温暖,林二汶的声音是无疑的好声音,表现力丰富,唱片听起来很舒服,制作水准高而且很精彩,而绝不流俗。《Wanna Be》,充满九十年代Acid Jazz的Funk味,但味道淡淡然恰到好处,处理得很清新,穿越时空温暖你。成品细腻温暖,一种低调唯美的感觉,在现代流行乐坛那些野心很大、气势汹汹而又千篇一律的“大作”之中,这种冲淡无求而又制作精良、注重细节完美的气质显得难得而雍容华贵。
《微醺》也有一种沙发音乐式、悠然见南山的驰放味道,在半醉与清醒之间的暧昧放松状态,朦胧而不可触碰的慵懒美感;“Ambient”味道的《北京道落雪了》,先是潜流般让你慢慢进入落寞状态,忽然急转而下,变成困扰挣扎的阴郁摇滚,歇斯底里,林二汶转换自然,表现出色;结尾的《仙乐飘飘处处闻》,吉他味道浓,更贴近At 17风格,节奏跳跃,同时也有“人山人海”式的音乐烙印。(陈灵伟)
李泉:《天才与尘埃》
退居幕後製作、辦學多年,李泉蓄積的音樂專業及敏銳度全在《天才與塵埃》中盡情展現。電子與傳統民謠的碰撞、多種樂風的交融在現今樂壇或許不是新鮮事,但李泉將這些音樂元素呈現出豐富又不紊亂的層次,靠的就是他寫意才情之外的理性精準。從他開闊澄明的心境出發,音樂就這麼恰如其分地送進樂迷耳裡。專輯中那份禪意、那種大器的從容淡定,都是令人回味、餘韻無窮的原因。(L君)
这不是李泉最好的,却是他完全的、无所顾忌地抛弃旧我之作。没在钢琴上多留恋,甚至也没在他擅长的重口味苦情歌上多望一眼,他用电子实现着蜕变,把多年的爵士心得化成了电音中的粘稠骨血。还是非常李泉,放在爵士歌曲门类或电子流行门类中都会是独特的。放在前面,它是一种轻型的、会飞的爵士品种;而放在后面,它重得让你哼哼,一点都轻松不起来。 (李皖)
尚雯婕《ODE TO THE DOOM 最后的赞歌》
从《in内核》到《最后的赞歌》,是逐级登梯的过程,尚雯婕离流行渐远,在奇诡的电子乐迷宫,夹击预设的世纪音乐、世界音乐两股暗流,像一个Cosplayer,沉醉于自我认知和神秘世界的探索边缘,营造令人着迷的境况,又像爱丽丝漫游仙境,从现实的洞穴恍惚到一个色彩斑斓的异度空间,像一个闯入者的初次艳遇,所见所闻兼新鲜陌生,想象力难以言表。(内陆飞鱼)
黃韻玲《永恆。承諾》
黃韻玲在文案裡這麼寫著:“每一個人都是這世界上的一個果核,我們紮根種下之後漸漸成長,經過了四季,茁壯、豐盛、凋零…然後歸於塵土…再回到土地合而為一。黃韻玲以“果核人生觀”表達了其感恩天地滋養的誠心,歌頌大自然難以衡量的價值與美好。她寫歌唱吟人生,向土地、大自然學習,承諾以最最優質的音樂回饋天地萬物,永恆的滋潤着音樂天地間之彌勒淨土。
絢麗奪目的編曲依舊是專輯的亮點。黃韻玲知性派的音樂態度在鐘興民細心雕刻後彷彿立體化的栩栩如生起來,起著相輔相成的完美搭配效果。音樂精靈端出熟悉的拿手好戲,爵士搖滾,城市民謠,節奏藍調等鮮明亮眼的基調依舊維持了歌者高水準的音樂態度,亦示範了其歷經人生歷練後渾然天成的成熟內斂,宛如品茗年資歷久的古茶,歷久彌新,甘味永存。(月贝凡)
曲婉婷《我的歌声里》
听见曲婉婷用东北大碴子味接受访问,便知这女孩的质朴和直接的性情,没有人知道某一个创作者的隐秘,那旋律的走向可能来自她独一无二的躯体和血脉,她直爽的不太顾忌乐坛上有什么趋势风潮,曲婉婷的风格是直抒胸臆,顺带自我励志,饱满的气息和演唱能量造就波澜起伏的汹涌旋律,让听的人觉着爽,而这旋律又绝不似曾相识。(安柯)
陈奕迅《...3mm》
跑道上的陳奕迅一直在跟自己競賽,而新成立的製作公司就成了契機,可以讓他更放開地做自己想要的音樂形態。《...3mm》前六首的懷舊時光是three married men的玩心大發,後四首的感性階段又是三位已到中年男人圍在一起煲煙與感嘆的時間,關係如膠似漆的三人,像韻律泳的進行,互相缺一的不可,而這《Life Continues…》的延續也在於肯果敢嘗試,沒落窠臼,縱是Eason的外貌被誤認為林丹(微博)阿媽並不重要,重要是他能心境不老、放開胸懷,也有機會投擲出自己新的記錄。(田中小百合)
RubberBand《Easy》
RubberBand“E”字头第五张录音室大碟《Easy》延续《Connected》的“入世”情怀,以乐队自己的视角还原香港本土当下的社会暗涌与价值冲突,从中带出正面的能量。香港这一波“band sound”浪潮中,RubberBand以fusion的音乐风格与“人情味”的歌词方向在一众乐队中异军突起,虽然没有硬摇滚的“硬桥硬马”,没有洒狗血的必杀情歌,但胜在够胆在fusion这种类型音乐中着力做文章,且细节见真章,在香港乐队中难能可贵。(慕容小虫)
得票统计:
入围作品 得票率
林忆莲《盖亚》 56.86%
张悬《神的游戏》 49.02%
万芳《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 47.06%
林二汶《林二汶 Eman Lam》 45.10%
李泉《天才与尘埃》 37.25%
尚雯婕《ODE TO THE DOOM 最后的赞歌》33.33%
黄韵玲《永恒•承诺》 33.33%
曲婉婷《我的歌声里》 33.33%
陈奕迅《...3mm》 31.37%
RubberBand《Easy》 25.49%
原标题: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三季度 林忆莲新碟艳压群芳
关键词:林忆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admin#shaoqun.com
(#换成@)。